车辆工程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师资队伍 >> 硕士生导师 >> 车辆工程 >> 正文

卢晓晖

发布日期:2021-04-07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点击:

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指导教师基本情况表

基本信息

   名:

卢晓晖

   别:

   称:

副教授

   位:

 

毕业院校:

吉林大学

主要任职:

高校教师

导师类别:

博士生导师

硕士生导师

所在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办公电话:

0431-85716411

在职信息:

在职

电子信箱:

luxh13@ccut.edu.cn

研究方向

汽车动力传动系统控制技术/压电驱动与控制技术/微能源俘获技术

学术兼职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IEEE Access等10余个国际期刊及会议审稿人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²教育经历

2000.09-2004.07:北华大学,应用数学,理学学士

2004.09-2007.07:兰州理工大学,运筹学与控制论,理学硕士

2009.09-2013.07:吉林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工学博士

²工作经历

2013.09-2017.09:长春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讲师

2017.09-至今:长春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导

²进修访学经历

2015.11-至今:吉林大学,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在职博士后

2017.10-2018.10:俄亥俄州立大学,国家留学基金委公派访问学者

科学研究成果

共发表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部分代表性论文如下

1. Neural Network Controller for Nanopositioning of a Smooth Impact Drive Mechanism,Turk J Elec Eng& Comp Sci, 2019, 27, 663-674.SCI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2. Optimization of Gearshift MAP Based on DP for Vehicles with Automated Transmission.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 2018, 61(11):119202:1–119202:3. SCI通讯作者)

3. SmallMagneticPre-stressBasedPiezoelectricDiaphragmGeneratorInducedbyHyperbaricAir, IEEE Access, 2018, 6: 26596-26604. SCI通讯作者)

4. Data-driven Predictive Gearshift Control for Dual-clutch Transmissions and FPGA Implementation, IEEE Transactions on Industrial Electronics, 2015, 62(1):599-611. SCI 第一作者&通讯作者)

5.Mechanical Regulation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with Controllable Output Performance for Random Energy Harvesting,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 2020, accepted.SCI 共同第一作者)

6. A Linear Piezoelectric Stick-Slip Actuator via Triangular Displacement Amplification Mechanism, IEEE Access, 2020, 8: 6515–6522. (SCI 第一作者)

7.Design and Testing of Cantilevered PVDF Energy Harvester Based on the Coanda Effect, IEEE Access, 2020, 8: 19606–19613. (SCI 第一作者)

8.Modeling and Performance of a Bidirectional Stick-Slip Piezoelectric Actuator with Coupled Asymmetrical Flexure Hinge Mechanisms, Journal of Intelligent Material Systems and Structures, 2020, accepted. (SCI 第一作者)

9.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for Entire Stroke Energy Harvesting with Bidirectional Gear Transmission, Nano Energy, 2020, 72: 104726. (SCI 第一作者)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基于数据/机理混合模型的DCT换挡系统滚动时域优化控制及实现研究,项目编号:61603060,主持

2. 中国博士后基金,基于经济驾驶的混合动力汽车能效管理滚动时域优化控制,项目编号:2016M601377,主持

3. 教育部“春晖计划”科研项目,Z2015022,汽车起步/换挡过程中离合器滑摩滚动时域优化控制方法研究,主持

4. 吉林省科技厅青年基金研究项目,基于数据驱动的汽车传动系建模及滚动优化控制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160520106JH,主持

5. 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换挡规律优化方法研究, 项目编号: 吉教科合字[2016]第339号,3万,主持

6. 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基于行驶车辆的随机振动压电发电理论与实验研究,主持

7.吉林省教育厅“十三五”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基于数据/机理的压电粘滑驱动器建模与控制方法研究,项目编号:JJKH20191293KJ,主持

8.吉林省科技厅,面向高性能的压电-粘滑双向驱动器的机理分析及控制方法研究,项目编号: 20200201057JC,主持

1.          单钩型位移转换机构压电粘滑直线电机及其激励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610386928.7, 授权时间:   2017.10.03.

2.          菱形铰链拨片式正交驱动型压电粘滑直线马达及其复合激励方法[P].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201610386981.7, 授权时间:   2017.08.29.

3.          用于收集汽车消声器振动能量的压电-电磁复合发电机[P].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 2017110373401, 授权时间:   2019.02.01.

4.          基于汽车悬架振动的压电-电磁复合式宽频能量俘获装置[P].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 2017110377065, 授权时间:   2019.03.15.

5.          面向胎压监测传感器供能的非线性宽频压电俘能器[P]. 中国发明专利, 专利号: ZL 2017110406068, 授权时间:   2019.05.10.

获奖信息

2018年被评为校优秀硕士研究生指导教师

1.   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换挡数据驱动预测控制方法及FPGA实现,吉林省自然科学学术成果奖,二等奖,20181/5

2.   汽车电驱动系统关键技术与整车转矩控制分配研究与应用,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182/13

作为指导教师指导本科生及研究生参加各类高水平学科竞赛,累计获得国家级及省级奖项10余项,其中包括:

1. 第十五届“挑战杯”中国银行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摩擦调控式微/纳米压电粘滑驱动技术与装置的研究,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国家二等奖,2017,指导教师.

2. 吉林省大学生创新技术和产品设计专利挑战赛,吉林省三等奖.2018,指导教师.

3. 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汽车竞赛, 东北赛区二等奖. 2019, 指导教师.

4. “杰瑞杯”第六届中国研究生能源装备创新设计大赛,基于摩擦发电的用于收集风能的微小型风力发电机,国家二等奖,2019,指导教师.

研究生培养

毕业研究生数

4

在读研究生数

3

数据更新时间

20207

  










 



上一条:于志新

下一条:田丽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