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导师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师资队伍 >> 博士生导师 >> 正文

李绍松

发布日期:2015-06-09    作者:系统管理员     来源:    点击:

机电工程学院研究生指导教师基本情况表

基本信息

   名:

李绍松

   别:

   称:

 

   位:

 

毕业院校:

吉林大学

主要任职:

系主任

导师类别:

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

所在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办公电话:

 

在职信息:

在职

电子信箱:

lishaosong@ccut.edu.cn

研究方向

汽车动力学控制/智能汽车行为决策及运动控制/人机协同控制

学术兼职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2008-2013,吉林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硕博连读;

2015.01-2020.06,吉林大学,通信工程学院,博士后;

2014-至今,长春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师

科学研究成果

1. Lane   Keeping Control Based on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under Region of InterestPrediction   Considering Vehicle Motion Stat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otiveTechnology,   2020, 21(4): 1001-1011 (SCI, IF: 1.523).

2. Tire State   Stiffness Prediction for Improving Path Tracking Control During Emergency Collision   Avoidance[J]. IEEE Access, 2019, 7: 179658-179669. (SCI, IF: 4.098)

3. Vehicle   Stability Control Based on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 Considering the

Changing   Trend of Tire Force Over the Prediction Horizon[J]. IEEE Access, 2019,7:   6877-6888. (SCI, IF: 4.098)

4. VehicleYaw StabilityControlat the Handling Limits Based on Model Predictive  Control[J].InternationalJournalofAutomotiveTechnology, 2020, 21(2): 361-370.

(SCI, IF: 1.523)

5. Return   Control of Electronic Power Steering Unequipped with an Angle Sensor[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otive Technology, 2019, 20(2):349-357.(SCI, IF:1.523)

6. 基于轮胎状态刚度预测的极限工况路径跟踪控制研究[J]. 自动化学报,录用待刊.

7. 极限工况下主动前轮转向汽车稳定性控制研究[J]. 汽车工程, 2020, 42(2): 191-198.

8. NMPC-Based   Yaw Stability Control by Active Front Wheel Steering[J]. IFAC, 2018, 51.   583-588.

9. MPC-based   Slip Control System for In-wheel-motor Drive EV[J]. IFAC, 2018, 51. 578-582.

1. 基于MPC的汽车紧急避撞控制及转向盘力矩突变修正策略,青年科学基金,2019,主持(在研)

2. 一汽大众EBO波纹管总成关键技术研究,吉林省科技厅,2019,主持(在研)

3. 汽车排气波纹管疲劳寿命评测关键技术研究,吉林省发改委,2019,主持(在研)

4. 汽车高速紧急避撞转向制动协调控制研究,吉林大学汽车仿真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2018,主持(在研)

5. 冗余驱动车辆动力学控制分配方法研究,吉林省科技厅,2017,主持(已结题)

6. 电动汽车机电复合制动协调控制关键技术研究,教育部“春晖计划”,2017,主持

7. 汽车零部件产品检验检测科技服务中心,长春市科技局,2016,主持(已结题)

8. 汽车波纹管热疲劳试验机的研制,吉林省发改委,2015,主持(已结题)

9. 电动助力转向控制参数与转向性能的灵敏度分析,吉林省教育厅,2015,主持

1. 一种用于汽车排气系统金属波纹管三自由度热疲劳试验机 (ZL 2015108590228)

2. 汽车电动助力转向摩擦补偿控制方法 (ZL 2015108823872)

3.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驾驶员制动意图辨识方法 (ZL 2016102325986)

4. 一种汽车电动助力转向特征车速区间划分方法 (ZL 2016103031373)

5. 一种冗余驱动车辆动力学控制分配方法 (ZL2016109079465)

6. 一种车辆动力学控制的优化分配方法 (ZL2016109079003)

7. 一种躲避动障碍物的汽车紧急避撞一体式控制方法 (2017110812108)

8. 一种考虑运动障碍物的汽车紧急避撞控制方法(ZL2017110821821).

9. 一种提高极限工况下主动前轮转向控制精度的方法 (ZL2017113625014).

10. 一种体现汽车非线性特性的横摆稳定性控制方法 (ZL2017113625194).

获奖信息

1. 一种用于汽车排气系统金属波纹管的三自由度热疲劳试验机,吉林省专利优秀奖;

2. 混合动力汽车整车控制系统及实验台的研发,吉林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指导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恩智浦”杯智能车竞赛、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高水平学科竞赛,累计获国家级、省级奖项20余项。

研究生培养

毕业研究生数

6

在读研究生数

5

数据更新时间

20206

  

 









 



上一条:孙建伟

下一条:张邦成